日前,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工作展开部署,开辟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这一深度融合,已成为引领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通过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有力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亟需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来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瓶颈、催生新兴产业、重构商业模式,以智能化转型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稳步推进,相关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已初步呈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创新产品应用、新兴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同时,由于这一产业起步较晚,在基础层部分核心领域发展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向纵深推进,需要获取、存储、分析海量信息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数据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须坚持创新发展与监管规范并重,以开放产业生态实现共建共赢。
一是培育关键根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人工智能根技术涉及芯片、技术框架等基础软硬件,是产业基础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序推进根技术攻关,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根技术的发展路径,坚持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的原则,强化战略性前沿领域的超前布局。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重要抓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畅通根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合作的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中高端人才储备,为实现关键根技术自主可控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保障健康发展。人工智能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暴露出隐私侵犯、算法歧视、责任归属等问题。为更好发挥人工智能驱动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须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营造市场主体自由创新和自我纠偏的宽松环境。从成本效益、影响范围等因素出发,衡量应用的风险水平,依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三是构建开放产业生态,汇聚各方资源。构建开放产业生态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是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强化开放产业生态的基础支撑,必须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统筹共建、系统布局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整体效能。以需求为导向,在制造、交通、医疗、家居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度挖掘有关应用场景,通过场景创新汇聚资本、人才、算力、技术等要素,打造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协同联动的场景创新合作生态。
入驻平台 : 百家新闻 | 搜狐新闻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凤凰新闻 | 网易新闻
授权发布平台 : 新华日报 | 南京日报 | 中国江苏网 | 龙虎网
合作媒体 :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社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搜索 | 千龙网 | 半月谈 | 凤凰网 | 新华报业网 | 扬子晚报网 | 网易网
总部办公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黄埔大厦24楼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产业孵化基地105、106
联系电话 : 025-83301762 58919658
电子邮件 : 1115821846@qq.com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9 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50346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