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与乡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协同推进。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带动,有助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乡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实践证明,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河南实践。河南乡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正处于城乡功能深刻重塑、乡村格局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立足自身省情与资源禀赋,聚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河南积极探索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模式,提高了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探索了新路、提供了河南样板。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夯根基。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聚焦和美乡村建设补短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聚焦县域富民产业筑底板。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潜力等,选准真正契合实际、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一县一特色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乡村产业链,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
聚焦改善民生基础挖潜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与处理好城乡关系,以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化、城乡产业融合高效化、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化、公共产品配置均衡化,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让农村大地绽放新光彩、展现新活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诗篇。
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城乡在户籍管理、产权平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良性互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二是以城乡产业融合高效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县域统筹考虑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布和产业关联,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在乡村的融合发展,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以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化,汇聚乡村发展动能。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降低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技术性交易成本,引导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是以公共产品配置均衡化,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普惠共享,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郑会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备用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 苏ICP备15034686号-1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新时间:2025-07-15 10:29:23 编辑:紫金01查看:0
上一篇: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
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与乡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协同推进。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带动,有助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乡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实践证明,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河南实践。河南乡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正处于城乡功能深刻重塑、乡村格局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立足自身省情与资源禀赋,聚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河南积极探索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模式,提高了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探索了新路、提供了河南样板。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夯根基。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聚焦和美乡村建设补短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聚焦县域富民产业筑底板。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潜力等,选准真正契合实际、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一县一特色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乡村产业链,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
聚焦改善民生基础挖潜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与处理好城乡关系,以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化、城乡产业融合高效化、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化、公共产品配置均衡化,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让农村大地绽放新光彩、展现新活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诗篇。
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城乡在户籍管理、产权平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良性互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二是以城乡产业融合高效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县域统筹考虑城乡之间的产业分布和产业关联,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在乡村的融合发展,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以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化,汇聚乡村发展动能。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降低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技术性交易成本,引导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是以公共产品配置均衡化,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普惠共享,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郑会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