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信息茧房的破解与治理_新闻动态_紫金智库

新闻动态

数字化时代信息茧房的破解与治理

    更新时间:2025-07-10 09:24:25 编辑:紫金01点击:2697

    近年来,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算法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了传播效率的提升,但也客观上增强了信息茧房效应。“茧房”一词反映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区隔化、圈层化现象,这一效应的凸显将会固化个体认知空间,导致个体思维定式的形成和对事物的刻板印象,引发群体性表达极端化,加剧社会风险。

    多重因素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凸显。网民在互联网海量数据中更乐见符合个人偏好的信息,对其他内容倾向于无视甚至排斥;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平台,具有基于用户画像开展定向“投喂”的天然动力;用户在网络世界接触的都是与自己观点和兴趣相近的个体,特定价值偏好由此在群体内部汇集,个体信息“破茧”既缺乏动力又困难重重。因此,唯有构建政府、新媒体行业、个人三者联动的信息传播共同体,才能推动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

    加大政府规制力度

    信息茧房效应的凸显是市场机制失灵在网络领域的表现之一。因此,政府加大规制力度是健全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在信息的采集、生产、分发和接收环节,应强化政府监管与引导作用,保障群众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信息采集环节,加强对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保护,完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相应的权利内容、维权方式以及侵权责任。对于平台,要加强指导,明晰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边界,严禁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挖掘活动向私域扩张。同时,健全网络侵权保障机制。

    在信息生产环节,推动精神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帮助创作者提高文化品位、拓展知识边界。鼓励平台承担社会责任,激励支持高质量内容创作,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网络内容的生产方向,限制关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信息的生产,凸显主流价值导向,提升信息供给质量。

    在信息分发环节,媒体对信息供给具有较大的支配权。因此,不能仅靠单一网信部门解决问题,需要强化部门协同,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原则,督促媒体平台依法合规经营。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优化算法设计,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运行的基本逻辑,强化算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正向功能。同时,规范网络信息环境,打击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严禁平台长期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并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予以纠治。

    在信息接收环节,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目标,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缩小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的精神生活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公众之间信息交流和理解。鼓励民众积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突破单一网络媒体来源,特别是重视通过阅读经典获取知识、启智增慧。

    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重视新媒体行业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保障用户不受同质化信息的冲击。

    首先,媒体平台运用算法能够将杂乱的信息更有序、高效地进行分发。要建立常态化自查自纠算法机制,不断优化推送模型并增强规则透明度。在算法设计时纳入内容新颖性、多样性、知识性等指标,综合运用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知识推荐、随机推荐以及混合推荐等方式,保证推荐内容的多面向和丰富性,杜绝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伦理道德的市场行为。同时,在识别到用户订阅信息同质化程度长期处于过高水平时,适当推送“破圈”性的新信息。在尊重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公共信息的供给比重,引导用户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构建不同用户间友好交流的环境。平台要加强优化“青少年模式”和“长者模式”,提供内容更丰富、导向更积极的信息服务。

    其次,发挥好媒体工作者“把关人”的作用,构建人机协同的信息分发机制,弥补算法的天然缺陷。坚持以人为本的取向,强化对信息内容的审核把关,及时审查并处理各类虚假与违规信息,在浏览量、点击量、转发量之外更加关注信息的公共价值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防止违背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泛滥。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关注舆论动态和网民意见,畅通民众投诉渠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在提升信息内容品质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不感兴趣”和“减少同类型推荐”等反馈选项,帮助用户拓展信息接收的范围。

    最后,主流媒体应把握传播新趋势,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算法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传播话语体系。既要进一步扩大主流舆论影响的覆盖面,又要注重生产内容的多样化传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对传播信息进行反复核实和多源求证,避免虚假或片面信息损害自身公信力。同时,动态追踪舆论热点,及时作出恰当应对,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提高个体信息素养

    在全媒体时代,网民参与从信息生产到接收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媒体即时获得所需信息,但往往难以察觉技术对个人认知边界的塑造,在不经意间陷入信息越多反而越闭塞的“怪圈”。因此,信息茧房治理要走好群众路线,着力提升个体信息素养。

    一方面,对算法的认知和态度影响个体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被动接收还是主动选择。个体应提升主观能动性,积极增进对算法的理性认识,明确算法推荐的运行规则和局限性,从心理上逐步摆脱对算法推送机制的信任和依赖。在使用算法时对所需信息进行针对性检索,警惕平台推送的趣味性强但单一化、浅表化的内容,把信息获取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例如,对于明显属于博眼球的“标题党”,应尽量克制点击冲动,避免个人常用页面充斥垃圾信息。

    另一方面,个人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定期整理自身关注的内容并进行“升级换代”,通过线下的高质量平台增加“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如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同时,保持对主流媒体和高质量内容号的关注,通过持续学习建立更加均衡、全面的知识架构,提高自身理性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到平台的内容生产、运作监督中,更好融入公共传播空间。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交流,个人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倾听和接纳他人意见。对自己感兴趣的公共议题,应当在尽量了解事件全貌的基础上以客观审慎的态度进行表达。此外,要提高信息鉴别力,对任何信息都要做到不盲目相信和传播,努力以更高标准的文明素养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分析问题的角度,防止认知窄化和固化。(张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篇:坚持“五统一、一开放”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下一篇:加强生物资源管控 促进生态安全规制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 苏ICP备15034686号-1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