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由新加坡创士锋、江苏省企业出海服务中心、南京(新加坡)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走向东南亚制造”策略分享交流会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紫金智库、宁波银行、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胜科城镇等政企学界代表,围绕东南亚供应链布局、跨境金融、法律合规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助力中国企业破解东南亚“低成本红利消退”难题,输出定制化产业出海策略。
行业定制方案:精准适配东南亚产业特性
在会议上,各领域专家针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差异,拆解东南亚本地化布局路径,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指南”:
产业园区适配逻辑
助理副总裁佘利财(Glen Siah)指出,越南、印尼等国产业园区呈现强行业属性特征。生物医药企业需锚定印尼雅加达医药产业园这类载体——其具备GMP认证、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能为药企出海筑牢基础;智能制造与电力科技企业,则要聚焦工业用电稳定性和本地供应链密度,探索“中企 + 本地企业”集群共建模式,借区域产业生态势能,实现降本提效。
区域枢纽价值拆解
新加坡创士锋CEO黄天路(Tyler Huang)强调,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枢纽,对不同行业价值差异显著。生物医药领域,可利用国际医疗认证互认优势,加速东盟药品注册进程;智能制造产业,依托新加坡完善知识产权体系,能实现技术专利“区域统一管理”,护航创新成果;纺织贸易行业,借自由港政策东风,优化跨境结算与原材料进出口效率,打通供应链“快周转”通道,提升贸易流转速度。
跨境金融定制工具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邓翔文,围绕行业资金需求推出专属方案。生物医药企业,可申请中长期跨境并购贷款 + 研发资金池,保障扩张与创新资金;智能制造企业,开通设备融资租赁、境外工程款支付绿色通道,简化资金流程;纺织贸易企业,推广“汇捷通”高频结算产品,压缩跨境资金操作成本,精准匹配企业出海全周期金融需求,为资金流转装上“加速器”。
案例经典分析强调差异化需求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涉外部主任曾咏梅,通过一些出海东南亚企业的经典案例,将出海企业的法律合规风控的重要性进行科普讲解。指出了不同法域之间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出海选择。
本地化竞争力构建:政策、技术、产业链协同破局
紫金智库秘书长薛峰结合东南亚政策动态,提出“三维竞争力”构建路径,助力企业扎根东南亚市场;
政策适配:抢抓印尼新能源装备进口免税期、越南纺织业出口退税升级等政策红利,提前布局,锁定政策窗口期“红利蛋糕”;
技术迭代:推动“技术适配 + 本地供应链”双轮驱动,如针对越南热带气候改良生产设备,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本地市场接受度,让产品“接地气”;
产业链升维:摆脱单一代工模式,借东盟自贸区资源整合契机,实现“品牌化转型”。一方面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构建区域市场话语权,从“代工厂”向“品牌商”进阶。
实战对话+需求响应:闭环解决出海痛点
活动设置“东南亚制造本土化生存法则”圆桌对话,创士锋、紫金智库、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今元集团等机构代表,围绕“成本控制、合规运营、竞争力打造”展开实战交流,分享一线实操经验;同步开通企业需求1V1响应通道,为参会企业精准匹配产业资源、金融工具、合规方案,实现“策略分享—需求对接—落地支持”全闭环,把策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海助力”。
与会企业反馈,本次交流会跳出“通用出海模板”,紧扣东南亚制造业特性,拆解行业差异策略,从产业园区、跨境金融到政策合规,提供“可落地工具包”。为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制造业明晰路径,助力把握全球化发展新机遇,让企业出海“有方向、有方法、有支撑”。
备用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 苏ICP备15034686号-1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企业海外利益保护系列论坛
更新时间:2025-08-01 11:20:02 编辑:紫金01查看:0
上一篇: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元路径
下一篇: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
东南亚制造业合作论坛南京举办:聚焦差异化策略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2025年7月31日,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由新加坡创士锋、江苏省企业出海服务中心、南京(新加坡)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走向东南亚制造”策略分享交流会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紫金智库、宁波银行、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胜科城镇等政企学界代表,围绕东南亚供应链布局、跨境金融、法律合规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助力中国企业破解东南亚“低成本红利消退”难题,输出定制化产业出海策略。
行业定制方案:精准适配东南亚产业特性
在会议上,各领域专家针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差异,拆解东南亚本地化布局路径,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指南”:
产业园区适配逻辑
助理副总裁佘利财(Glen Siah)指出,越南、印尼等国产业园区呈现强行业属性特征。生物医药企业需锚定印尼雅加达医药产业园这类载体——其具备GMP认证、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能为药企出海筑牢基础;智能制造与电力科技企业,则要聚焦工业用电稳定性和本地供应链密度,探索“中企 + 本地企业”集群共建模式,借区域产业生态势能,实现降本提效。
区域枢纽价值拆解
新加坡创士锋CEO黄天路(Tyler Huang)强调,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枢纽,对不同行业价值差异显著。生物医药领域,可利用国际医疗认证互认优势,加速东盟药品注册进程;智能制造产业,依托新加坡完善知识产权体系,能实现技术专利“区域统一管理”,护航创新成果;纺织贸易行业,借自由港政策东风,优化跨境结算与原材料进出口效率,打通供应链“快周转”通道,提升贸易流转速度。
跨境金融定制工具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邓翔文,围绕行业资金需求推出专属方案。生物医药企业,可申请中长期跨境并购贷款 + 研发资金池,保障扩张与创新资金;智能制造企业,开通设备融资租赁、境外工程款支付绿色通道,简化资金流程;纺织贸易企业,推广“汇捷通”高频结算产品,压缩跨境资金操作成本,精准匹配企业出海全周期金融需求,为资金流转装上“加速器”。
案例经典分析强调差异化需求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涉外部主任曾咏梅,通过一些出海东南亚企业的经典案例,将出海企业的法律合规风控的重要性进行科普讲解。指出了不同法域之间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出海选择。
本地化竞争力构建:政策、技术、产业链协同破局
紫金智库秘书长薛峰结合东南亚政策动态,提出“三维竞争力”构建路径,助力企业扎根东南亚市场;
政策适配:抢抓印尼新能源装备进口免税期、越南纺织业出口退税升级等政策红利,提前布局,锁定政策窗口期“红利蛋糕”;
技术迭代:推动“技术适配 + 本地供应链”双轮驱动,如针对越南热带气候改良生产设备,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本地市场接受度,让产品“接地气”;
产业链升维:摆脱单一代工模式,借东盟自贸区资源整合契机,实现“品牌化转型”。一方面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构建区域市场话语权,从“代工厂”向“品牌商”进阶。
实战对话+需求响应:闭环解决出海痛点
活动设置“东南亚制造本土化生存法则”圆桌对话,创士锋、紫金智库、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今元集团等机构代表,围绕“成本控制、合规运营、竞争力打造”展开实战交流,分享一线实操经验;同步开通企业需求1V1响应通道,为参会企业精准匹配产业资源、金融工具、合规方案,实现“策略分享—需求对接—落地支持”全闭环,把策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海助力”。
与会企业反馈,本次交流会跳出“通用出海模板”,紧扣东南亚制造业特性,拆解行业差异策略,从产业园区、跨境金融到政策合规,提供“可落地工具包”。为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制造业明晰路径,助力把握全球化发展新机遇,让企业出海“有方向、有方法、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