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恋上南京了。
4月20日-26日为江苏爱鸟周,主题是“爱鸟新时代,共建好生态”。在六合龙袍沿江湿地,南报融媒体记者拍下一画面:震旦鸦雀正在芦苇荡中寻找虫子。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
经普查统计,南京地区已有243种鸟,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26种,震旦鸦雀是其中之一。湿地保护好不好,鸟类最有发言权。震旦鸦雀连续几年在南京被发现及鸟类数量越来越多都表明:南京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发挥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湿地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中,湿地保护和修复也是重头戏。但在保护和修复湿地中有种偏向特别值得注意,即过分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忽视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导致“建设性破坏”。故而专家连连呼吁:湿地保护“既要景观设计,更要野花野草”,要从“景观优先”转为“生态优先”。震旦鸦雀恋上南京,鸟类在南京越来越多,则最直观地证明:南京在湿地保护和恢复方面不仅“真抓实干”,而且做到了“既要景观设计,更要野花野草”。
前几天本报有消息说:去年,南京修复湿地约3700亩,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3%,从全省第六跃居第一。今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还将再增0.2个百分点。先前市领导在专题调研中则要求:湿地保护要深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长江南京段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宝贵空间。换句话说就是:“既要景观设计,更要野花野草。”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堪称是个典范:草木繁盛,鸟类栖息,生机勃勃,野趣盎然。方向对不怕到不了岸。理念对头,干到实处,湿地保护和修复必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美丽和惊喜。
湿地保护中有个观念也值得推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建设!即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落实“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严格限定人工设施功能用途,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高度体量,最大限度提升湿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南京实践则告诉我们,有新理念引领,按正确政绩观做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就能够处理好“建”与“不建”关系,做到“景观设计”与“野花野草”兼顾,为长江南京段留下一个“江中绿宝石”和“生态大宝库”。
“长江流域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依旧是长江生态危机之一,湿地保护和修复任重道远且困难重重。但有条铁律也是不变的:沿着正确方向持之以恒去做,再难也挡不住生态保护前进的步伐。(刘根生)
来源:南京日报
入驻平台 : 百家新闻 | 搜狐新闻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凤凰新闻 | 网易新闻
授权发布平台 : 新华日报 | 南京日报 | 中国江苏网 | 龙虎网
合作媒体 :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社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搜索 | 千龙网 | 半月谈 | 凤凰网 | 新华报业网 | 扬子晚报网 | 网易网
总部办公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黄埔大厦24楼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 : 南京市新城科技园安科大厦A栋1101
联系电话 : 025-83301762 58919658
电子邮件 : 1115821846@qq.com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9 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50346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