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建言】推动南京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电力视角分析

2023年07月10日 来源:紫金智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好转,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发展夜间经济,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夜之金陵”品牌加速崛起,不仅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新亮点,也成为南京城市品牌塑造和推广的新方案。所谓夜间经济,是指晚上18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这段时间发生的各种拉动内需的经济活动。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南京智库联盟课题组结合南京近三年及2023年截至五一假期的重点领域夜间用电分析,客观反映老百姓夜间出行、文娱、消费活动情况,分析南京当前夜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为激发我市夜经济活力、促进消费回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市夜经济活力分析

(一)“电力+都市商圈”让“夜”亮起来。灯光璀璨,都市商圈的“夜经济”特征明显。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力大数据显示:我市商圈夜经济恢复持续向好。一是用电总量凸显一个“大”字。南京五大商圈(新街口、河西、夫子庙、百家湖、桥北)16000余家工商业用户(以下所有分析均只针对工商业用户)2022年用电量已突破20亿千瓦时,近三年年均用电总量均在18亿千瓦时以上。位居榜首的“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2022年已破7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20.91%,近三年年均用电量6.42亿千瓦时,用电量高居不下,街市如昼。“后起之秀”的河西商圈2022年用电也高达6.66亿千瓦时,排名第二,百家湖商圈、夫子庙商圈、桥北商圈用电量均超过同期疫情前用电水平。2023年1—4月,五大商圈用电仍保持高位运行,工商业总用电量已达6.0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02%。二是用电增速突出一个“快”字。用电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经营消费恢复加速,1—4月,上述五大商圈中桥北商圈商户用电同比增速最快,达18.25%。其次是百家湖商圈(10.52%),河西商圈(8.12%)、夫子庙商圈(7.39%)、新街口商圈(7.21%)均保持高速增长。三是用电趋势体现一个“晚”字。2023年第一季度我市五大商圈内180余家重点工商业用户用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35%,夜间用电更高,增长达5.26%。商圈内重点工商业用户夜间用电与白天用电之间的比值由2022年一季度的61.89%提升至2023年的63.77%,表明南京夜间商户经营及居民消费愈发活跃且时间日趋渐晚。

(二)“电力+假日旅游”让“夜”动起来。火树银花,假日旅游“夜效应”同样突出。用电数据显示:假期旅游市场为我市夜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餐饮业“烟火”旺。今年春节假期的“排队等号”一直延续到了五一长假。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我市餐饮业用电规模同比增长62.06%,其中五大商圈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加36.80%,我市餐饮企业纷纷通过名店名牌、单品爆款、网红地标等创新形式,加速引流消费,促进餐饮消费回补。从今年餐饮业整体恢复情况看,1—4月用电增速分别为—16.63%、14.54%、30.59%和34.29%,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二是住宿业“寒潮”散。南京各大酒店“满房”牌屡屡挂出,据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全市一季度,高星级酒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出租率已达60.93%,同比2022年上升25.27%。当前,南京市酒店平均出租率已超80%,如江苏凤凰台、玄武饭店、白金汉爵大酒店等出租率达90%以上。上述几家星级酒店1—4月总用电量已超728万千瓦时,同比增加27.88%。三是交通运输业“绿色”足。电力数据同样能说明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一方面,作为南京用电大户南京地铁近三年用电量以6.7%的速度增长,今年1—4月用电量继续同比增长6.0%,坚强可靠地为800万人次提供绿色安全出行,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满足2人次地铁出行,为加班晚归、外地旅客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实现了电动化的南京公交,深夜充电的频次明显加大,2022年全市每月公交充电量同比增长215.23%,今年一季度同比也增长180.34%,南京城市律动的背后,有赖于电力交通,为夜经济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三)“电力+文化娱乐”让“夜”炫起来。五光十色,南京人“夜生活”绚烂多彩。目前我市夜经济已由过去简单的“夜市”发展成为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形式的夜间消费市场,消费内容不断升级,向“有品位、人情味、全方位”的三位一体形式发展。一是书香“夜读”,南京市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从未放慢脚步,2021年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6.53%,排名全省第一,数字电子阅读量更是排名全国第七。1—4月,南京市图书馆的用电量已突破了165万千瓦时,其中夜间用电占31.56%,且用电还在逐年提升。二是追剧“夜演”。作为南京都市演艺名片的江苏大剧院,用电从1月同比下降12.91%,到2、3、4月分别增长4.34%、8.36%和19.18%,表明南京市民走出去的意愿逐步增强,原因也不难查找,今年2月底开始,江苏大剧院联合创造的舞剧《红楼梦》启动了疫情后的首演,一经登台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响,一票难求。此外,紫金文化艺术节、“南京新剧荟”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展演等很多场演出都座无虚席。三是留恋“夜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南京博物馆,2023年一季度用电量同比上升3.41%,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20%,五一期间同比增长12.67%。自2020年11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及下辖“七馆两所”近十家博物馆每周五、六、日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9时,举行“博物馆奇妙夜”等系列活动,虽入夜,展不停,使夜经济散发出另一种独特魅力。

二、当前我市夜经济发展仍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吸引夜间消费主力存在“难点”。根据商务部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和00后(新生代)已成为夜间消费主体,且新生代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但更倾向于互联网渠道,占比高达65.5%;新生代夜间线上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看剧、电影及综艺,占比为75.9%,其次是刷短视频,占比为62.1%。这与“走出去”的夜经济内涵背道而驰。课题组调查走访了解,目前南京高校大学生们已不满足于大学城周边诸如“月亮饼”“梅花糕”式的小夜市。科技新青年们也亟须在一天忙碌加班后得到身心的放松。夜间经济的应有之义就是要抓住“夜的人”来塑造“人的夜”。南京高校云集、科技人才众多,要抓住这一优势,让这些“城市夜猫”“科技夜猫”走出家门,主动去休闲、去消费,最怕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城市不懂年轻人的夜”,大费周章做了各种城市的夜塑造,却撩不进年轻人的心坎。

(二)文娱场所夜间经营存在“痛点”。除购物和餐饮,文化消费成为夜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夜经济”文件中,都将发展培育“夜间文化消费”视为必不可少的措施。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南京文娱经营机构夜间经营有着不小的困难,如:一方面,文化场馆“有限的参观时间”和“有限的参观名额”制造了夜间文化消费的“饥饿营销”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一些经营者还表示常态化夜间运营会受到经费约束,因为场馆无论是否满座,只要“夜场”开放,必然会伴随着增加人力、水电等运营成本的投入。不少书店店主认为,一边是深夜看书不买书的“伪需求”,一边是承担人工水电的“真成本”。一家书店表示,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段时间所产生的销售额,大概只占一整天销售额的5%。我市文化机构若只是简单地“拉长消费时间”但又缺少经费支持或固定的消费者支撑的话,想要长期续航夜间经济难度巨大。

(三)做好夜经济掌灯人存在“堵点”。夜经济表现出的惊喜和潜力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商品质量下降、噪音扰民等实际基层治理问题,即“有需求有人气但安全扰民隐忧犹存”。南京夜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政府与市场为了吸引社会营造一定的夜间经济环境,一时的“强行针”可以满足群众多年“被疫情羁押”的消费欲望,但如何长期维持夜间经济的消费活力是需要多主体共同协同治理发展的。调研中,不少民众提出目前南京市夜间餐饮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出行便利程度不高也是影响民众夜间出行意愿不高的因素之一。可以说,距南京所要建设的人人向往的“消费天堂”“夜之金陵”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夜经济治理政策及发展战略也需要加快其专业度和针对性。

三、加快我市夜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青年夜生活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一方面是聚焦年轻人的“圈层社交”。灯火展、酒吧社交和朋友小聚已经刺激不了当下年轻人,他们需要的是爱好导向的“圈层社交”,出现了各种因兴趣爱好而紧密联系的“小圈子”,健身圈、音乐圈、科技圈……“混圈子”、与同类人一起聚会,才是他们表达个性、追寻自我价值的全新的社交方式。因此综合体、街区、公园等夜经济载体亟须强化围绕科技、音乐、时尚、电竞、二次元等元素打造常态化主题活动,形成“月月有节庆、夜夜是狂欢”的生动局面。传统景点、网红打卡点要加强创新创意开发,以活动造声势、聚人气,深入挖掘年轻人的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参与进来,扩大消费基础。另一方面是聚焦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只是看看灯光、逛个夜景,没有点炫酷和个性都不好意思晒朋友圈,那宁愿宅在家里刷刷手机看个剧。”这是课题组在访谈中经常得到的反馈。除上述活动的开展外,新业态经济与夜经济的碰撞也是可行的办法。如强化“首店经济”对夜经济的拉动,城市首店“争夺战”正转向高层次、高能级的新阵地。随着LOEWE、Carita、Lotus-Cars等享誉全球的国际大牌,以及茶颜悦色、茅台冰淇淋等人气火爆的潮流网红的加入,南京正成为一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江苏市场的首选地,新业态、新品牌的培育孵化更加丰富年轻人的夜间选择。

(二)文化夜消费需要更新商业模式。文化夜间消费要真正做到实现经济拉动,就必须跳出固有经营思维,创新商业模式。一是要挖掘潜在消费者。以夜间博物馆为例,可以抓住最有需求的家庭群体。博物馆具有“大众学院”属性,要变“白天走马观花式讲解”为“夜间沉浸式体验”。如北京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不仅抓住了孩子心理,更抓住了整个家庭,让每位家长心甘情愿陪孩子过夜。尽管价格不菲,但这项活动已成为携程网“北京2日游”的特色定制旅行项目。可以抓住最受关注的名人群体。利用博物馆直播、慈善晚宴等形式,整合潮流时尚、珍贵展品、电视媒体等要素,实现夜间展览“吸睛”更“吸金”的目标。如苏州博物馆就联手聚划算及三大时尚女装品牌,打造了一台“型走的历史”时装发布会,推出24款苏州博物馆定制款服饰,唐伯虎的七律墨迹、吴王夫差的青铜剑等苏州博物馆代表性元素统统可以穿戴上身。还可以抓住最愿消费的粉丝群体,为他们定制高匹配度、可满足强烈心理溢价的“专业深度体验”。注重消费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达到“千金难买我乐意”的效果。二是要打破消费惯性思维。以深夜书房为例,如何打破深夜文娱机构的经营困难,北京等地虽出台了系列补贴政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实体书店等在互联网冲击下,亟须转变经营观念,“衍生消费”是可行之路径,即不能让客户只为书买单,必须增加产品种类,创造衍生消费来弥补夜间成本。如东京等地打造的茑屋“书店公寓”、上海的“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等,让“深夜书房”变为“床板经济”,实现消费的增值。三是要构建产业生态协作模式。以夜间剧场为例,“剧”不是重点,“聚”才是重点。需要摒弃“靠票吃饭”的单一模式,要发挥夜间剧场的集聚效应,有效刺激周边区域产生餐饮、酒店等完整的夜经济产业服务配套的“捆绑规划”,最著名的要数北京的“天桥演艺区”,构建出了中国的百老汇,在空间复合功能下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三)繁荣夜经济需要精细管理方式。近期,从“烧烤专列”“烧烤公交”到“72小时昼夜修路施工”“青年半价入住”,顶流“淄博烧烤”凭借着人间真情、极致服务和全力保障,对各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夜间经济的繁荣,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并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城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安全保障、交通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势必面临严峻的考验,需整体统筹。治安方面,要加强查验夜间经济的卫生等状况,抽样检查商品、服务,开展环境治理,尤其是噪音、油烟、灯光污染,及时开展整治。加强对扒窃拎包、吊模斩客、强讨恶要等街面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众投诉,为夜间经济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包容审慎和柔性执法,加强消费诚信建设,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鼓励成立夜间经济发展行业组织和市场化运营主体,引导行业自律发展。交通方面,建议除了确保有延时的地铁运营和夜宵巴士外,针对不同夜间商业服务区域的实际需求和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个性化制定区域夜间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另对市中心夜间消费区域“停车难”问题,采取“错时停车”“共享车位”、设置临时停车路段等方式挖潜增能。联合电子招车、共享出行、停车管理等相关企业,为夜间使用场景进行专项优化,从而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夜间交通服务。保障方面,完善水电气供给和污水、油烟、垃圾处理等设施及服务,凸显南京的“城市温度”。如鼓励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不断丰富能源大数据应用体系,强化夜市区域供电能力,根据排档、摊位用电特征,结合天气状况等,及时健全供电保障机制,加快电能替代,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强化“夜间巡视”力度,以“保姆式”服务保障安全用电,促进“电”亮南京夜经济释放新活力。

(作者:姜龙舟,江苏省税务局四级主办、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特聘专家;王璞,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施萱轩,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姜卫民,南京林业大学讲师;李锋,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郑琼洁,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推荐阅读

入驻平台 :  百家新闻  |  搜狐新闻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凤凰新闻  |  网易新闻

授权发布平台 :  新华日报  |  南京日报  |  中国江苏网  |  龙虎网

合作单位 :  他山石智库  |  上海福卡智库  |  北京国声智库  |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社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搜索  |  千龙网  |  半月谈  |  凤凰网  |  新华报业网  |  扬子晚报网  |  网易网

总部办公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黄埔大厦24楼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产业孵化基地105、106

联系电话 : 18936005819

电子邮件 : 11158218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