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对“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将更加明显,必须用高质量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工作,坚定不移地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品质经济”激发内循环活力,着力提高经济内循环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产品和服务高品质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质量提升对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由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全方位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细化质量标准,严打假冒伪劣,弘扬工匠精神,严格质量管理,鼓励产品创新,强化优胜劣汰。
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与需求高匹配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因此,引导中国企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产品质量的提升,应做到全方位、重细节、无死角。大力推进“品质经济”,不断激发内循环活力,建议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推进“品质经济”,需要全面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企业或个人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全面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要让匠人在提高产品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要以工匠精神鼓励实业领域引领世界高标准、打造世界名品牌。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质量强国目标。针对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特点,给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科技企业创造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建立“创新、匠心”奖等行业奖励,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社会公众的系统力量,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对高科技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保护。
第二,推进“品质经济”,需要破解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应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促进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引导和支持传统企业在做精做优产品的同时,加快产品创新,开发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需要、具有地域特色、富有文化内涵、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延长产业链条;二是支持传统企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创新传统工艺,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嫁接传统技艺工艺,实现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提升新产品研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三是支持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传统企业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发展在线预订、网订店取等服务。
第三,推进“品质经济”,需要对接国际先进标准。检验检疫部门和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出台适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制定符合实际、企业认同的激励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严格查处各种假冒伪劣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顺心、放心、安心,让参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得到保护、受到激励;充分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作用,以国际先进标准引导质量提升;在全国开展各项质量提升行动,倒逼国内产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促使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提案人:白重恩 盛小云 贺云翱)
入驻平台 : 百家新闻 | 搜狐新闻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凤凰新闻 | 网易新闻
授权发布平台 : 新华日报 | 南京日报 | 中国江苏网 | 龙虎网
合作媒体 :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社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搜索 | 千龙网 | 半月谈 | 凤凰网 | 新华报业网 | 扬子晚报网 | 网易网
总部办公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黄埔大厦24楼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产业孵化基地105、106
联系电话 : 025-83301762 58919658
电子邮件 : 1115821846@qq.com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9 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50346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