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基建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攀升导致中国海外基建面临阻力。当前,国际体系结构面临权力转移、东升西降的大势,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情境下,海外基建竞争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势必会对中国的海外基建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海外基建本身的特点制约着中国在保护正当权益方面的行动空间。一方面,海外基建投资数额大、施建周期长且“中国印记”明显,因此很容易被某些政治集团贴上“政治化”“安全化”的标签,恶意操纵舆论。另一方面,负责施工的大型企业缺乏应对不确定极端事件的能力和体制,容易成为政治风险的冲击对象。国际社会中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已成为中国海外基建必须正视的风险。例如,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观察发现,从2023年开始,在非洲,针对中国工人和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持续增多。
实际上,海外基建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重大区别。海外基建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显著、沉没成本大且不可移动,在地区及国内冲突中经常成为遭受破坏的“重灾区”。作为近十年来最为强劲的海外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实践者,中国更是面临着重大挑战。
因此,我们应诉诸总体治理思维来应对当前的风险挑战,从而更好地围绕海外基建来构筑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海外利益保护的总体治理思维需要立足于全结构、全过程和全领域保护逻辑之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致力于防止系统性风险来应对海外基建面临的各种挑战,并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架构内容。
其二,聚焦议题联结,关注受援国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一旦基础设施的后续安全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在具体冲击之前做好预防,即使损失无法避免,也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消解冲击。
其四,塑造总体架构,统筹多重资源助推海外基建的安全保护。我们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制度支撑赋能利益保护,以技术升级支撑全过程的中国海外基建安全,以适应性机制保障基础设施利益。同时,我们还应妥善处理风险与处置危机、中国原则与当地经验、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之间的关系,打造中国海外基建保护的弹性系统。
(作者:毛维准,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备用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南京智库联盟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以总体治理思维保护海外基础设施
更新时间:2024-09-05 15:57:34 编辑:小白点击:5520
上一篇: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多元治理模式
下一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 加强中国海外利益保护
中国海外基建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攀升导致中国海外基建面临阻力。当前,国际体系结构面临权力转移、东升西降的大势,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情境下,海外基建竞争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势必会对中国的海外基建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海外基建本身的特点制约着中国在保护正当权益方面的行动空间。一方面,海外基建投资数额大、施建周期长且“中国印记”明显,因此很容易被某些政治集团贴上“政治化”“安全化”的标签,恶意操纵舆论。另一方面,负责施工的大型企业缺乏应对不确定极端事件的能力和体制,容易成为政治风险的冲击对象。国际社会中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已成为中国海外基建必须正视的风险。例如,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观察发现,从2023年开始,在非洲,针对中国工人和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持续增多。
实际上,海外基建与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重大区别。海外基建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显著、沉没成本大且不可移动,在地区及国内冲突中经常成为遭受破坏的“重灾区”。作为近十年来最为强劲的海外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实践者,中国更是面临着重大挑战。
因此,我们应诉诸总体治理思维来应对当前的风险挑战,从而更好地围绕海外基建来构筑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海外利益保护的总体治理思维需要立足于全结构、全过程和全领域保护逻辑之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致力于防止系统性风险来应对海外基建面临的各种挑战,并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架构内容。
其二,聚焦议题联结,关注受援国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一旦基础设施的后续安全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在具体冲击之前做好预防,即使损失无法避免,也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消解冲击。
其四,塑造总体架构,统筹多重资源助推海外基建的安全保护。我们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制度支撑赋能利益保护,以技术升级支撑全过程的中国海外基建安全,以适应性机制保障基础设施利益。同时,我们还应妥善处理风险与处置危机、中国原则与当地经验、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之间的关系,打造中国海外基建保护的弹性系统。
(作者:毛维准,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