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激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_新闻动态_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新闻动态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激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22 09:21:12 编辑:紫金01查看:0

    当前,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核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比拼。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赢得国际政治话语权和掌握核心技术优势的关键基石。遵循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探索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市场”,是激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效能、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可行制度创新。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承载国家意志,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大团队、长周期、体系化运行等特征,其强化与协同亟须国家层面提供稳定有力的资源与制度支撑。历史上的举国体制(如“两弹一星”、曼哈顿工程)在特定领域成效卓著。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新”之关键,在于更加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过程。

      核心功能

      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生命力,根植于一个核心共识:科技创新要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实质作用,最终必须凝结为“产品”。创新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很难继续前进。原子弹催生了核能产业,北斗导航系统带动了千亿级的位置服务产业,皆是明证。

      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核心运行逻辑,正是围绕“国家战略科技产品”的生产与交易展开:对企业而言,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的长周期、高风险等特性,常使企业在市场缺失情境下缺乏投资与交易激励。国家战略科技市场通过提供稳定的规则、资源(如国家投资支持)和明确的“产品”需求(采购),保障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其能利用国家投入创造出新产业;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而言,该市场成为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按市场机制进行互动整合的场域,进而形成驱动产品变革创新的生态。市场对产品的持续需求及产品的迭代开发过程,本身就是检验和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技术能力的关键,为其可持续强化奠定组织和制度基础。

      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核心功能,超越了一般市场追求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下,核心功能在于驱动“一鲸落而万物生”的裂变效应:“鲸落”即国家战略科技产品,如航天器、大科学装置、重大导航系统等;“万物生”则是由此带动的创新扩散与能力跃升,如美国NASA太空计划衍生出2000多种民用产品(如数码相机传感器、水过滤技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采购活动,直接促使大量供应商开发新产品(38%)、获得新客户(60%)、开拓新市场(17%)并进行技术学习(44%);中国北斗系统2023年带动产业总体产值超5300亿元,相关企事业单位近2万家。

      建构路径

      将国家战略科技市场从理念转化为实践,需系统推进认知、制度和网络三大建构。

      认知建构:破除观念壁垒,凝聚集体认同。国家战略科技市场涉及复杂技术与多元利益主体,需超越口号宣传,依托坚实的政策体系塑造共同预期。建议构建“双向驱动”的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任务导向,即以国家战略科技工业政策为核心,引导市场行动者围绕国家战略科技产品开发建立合作关系;二是需求导向,即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采购政策为核心,常态化吸引市场行动者参与研发活动,通过结构化新资源与新规则,引导行动者形成对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集体认同,解放其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关系的认知桎梏。

      制度建构:以成员制为核心,打破区域部门分割。国家战略科技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需避免“搭便车”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必须依托“成员制”实现有效运作。一是顶层设计,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计成员制核心规则,包括成员(省级地方政府为主)准入资格、经费分担、治理结构、工业联络官、知识产权、工业回报模式与评价体系等;二是政策配套: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运营中的重大技术需求(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未来产业技术),设计面向成员辖内工业组织的具体创新政策;三是试点先行:结合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三省一区等),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区优先开展区域性市场试点。

      网络建构:搭建商业桥梁,促进常态互动。市场本质是行动者关系网络。因此,知识扩散与商业网络的形成需突破组织与空间壁垒。一是设立工业联络办公室。作为核心科技中介,该办公室需嵌入主要国家(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联络官应由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体与属地政府联合任命资助,核心职责是向成员辖区内工业组织主动提供采购、招标、培训、技术转让等关键信息与咨询,加强互动。二是构建交流平台。组建全国性工业联络官联盟,定期举办国家战略科技商业会展,不定期组织区域论坛,推动认知扩散与商业网络形成。

      关键支撑:大力培育使用战略科学家。国家战略科技产品方案的提出,高度依赖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他们如同公共政策领域的“政策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冒险意识和高度敏感性,能精准识别国家战略需求并提出顶层产品方案(如钱学森、陈芳允之于北斗系统)。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有效运作,战略科学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必须加快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的要求,打造高水平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提出国家战略科技市场,旨在寻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制度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并重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建构,正是将“市场”要素重新置于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的实践与理论中心,展现了在系统架构层面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积极探索。

      在这一新架构下,国家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更是系统创新的直接行动者。它能在市场运行中嵌入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调节供求关系,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国家战略科技发展方向。因此,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探索与实践,应成为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市场的成功建构与有效运行,将为实现“一鲸落而万物生”的创新繁荣景象、最终赢得世界科技竞争主动权奠定坚实制度基础。(黄振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篇:探索城市特色发展新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这是最后一篇!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 苏ICP备15034686号-1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