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十五五”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对我国“十五五”时期将面临的形势作了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重大判断,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来,对于我们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十五五”时期,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再经过“十六五”时期(2031—2035年)的冲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
从2026年到2035年,还有十年时间。“十五五”时期,也就是从2026年到2030年,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事实上,我国拥有便捷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和水平是全球一流的。我国有14亿人口的潜在国内大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空间极大。此外,我国拥有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这是“十五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自信所在。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持续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持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做好“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把短期和中长期工作结合起来。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显著,“十四五”圆满收官胜利在望。
一是从供给端看,各行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服务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1%和9.6%,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二是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的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增势较好,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0%,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3%,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8%,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7%,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加力稳定外贸,贸易结构更趋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2%,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三是从新增长点来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9.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聚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球异军突起。
正如会议所指出的,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谋好篇、开好局
推动“十五五”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们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第一,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第二,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市场是最大的资源。我国有14亿人的广阔市场,这是“十五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所在。当前,我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等情况,客观存在。因此,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第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十五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第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我们要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方面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创新,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优化海外仓等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跨境电商健康蓬勃发展。要抓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等领域合作。
第五,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积极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此外,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不容小觑,我们应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积极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
第六,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民生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要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惠民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做好防汛应急抢险救灾,保障迎峰度夏期间能源电力供应。
第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落实好“揭榜挂帅”等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周跃辉)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备用
Copyright © 2015-2025.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 | 苏ICP备15034686号-1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紫金智库(南京智库联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新时间:2025-08-04 17:02:02 编辑:紫金01查看:0
上一篇:理性认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四大关键问题
下一篇:苏豪集团前往紫金智库进行考察交流 共探AI赋能下企业出海服务新路径 ——聚焦海利保平台、智能搜索与舆情系统的技术突破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十五五”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对我国“十五五”时期将面临的形势作了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重大判断,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来,对于我们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十五五”时期,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再经过“十六五”时期(2031—2035年)的冲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
从2026年到2035年,还有十年时间。“十五五”时期,也就是从2026年到2030年,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事实上,我国拥有便捷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和水平是全球一流的。我国有14亿人口的潜在国内大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空间极大。此外,我国拥有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这是“十五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自信所在。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持续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持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做好“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把短期和中长期工作结合起来。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显著,“十四五”圆满收官胜利在望。
一是从供给端看,各行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服务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1%和9.6%,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二是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的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增势较好,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0%,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3%,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8%,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7%,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加力稳定外贸,贸易结构更趋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2%,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三是从新增长点来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2%和9.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聚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球异军突起。
正如会议所指出的,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谋好篇、开好局
推动“十五五”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们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第一,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第二,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市场是最大的资源。我国有14亿人的广阔市场,这是“十五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所在。当前,我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等情况,客观存在。因此,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第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十五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第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我们要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方面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创新,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优化海外仓等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跨境电商健康蓬勃发展。要抓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等领域合作。
第五,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积极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此外,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不容小觑,我们应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积极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
第六,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民生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要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惠民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做好防汛应急抢险救灾,保障迎峰度夏期间能源电力供应。
第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落实好“揭榜挂帅”等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周跃辉)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