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唐赟:疫情后竹产业应当抓住的发展契机

2020年05月14日 来源:紫金智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冠”疫情过后,以下四方面,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契机:

1.政府会加大口罩、防护服以及诸多医疗防护设备、设施的储备,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个人卫生行为也会成为民众的日常习惯,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其它应急医院的快速建立,充分展示了轻量化材料应用的优势,势必会引发市场对轻量化材质的欢迎。

3.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疫情之后,无论是在有关部门还是在民众的认知意识包括市场需求等方面,中医药必然会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

4.此次疫情会带来民众对健康、养生以及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等诸方面的全新认知,继而改变生活习惯和消费选择,对市场诸要素及其结构都将会是一次深远的影响并进而引导、逼迫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上四个方面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竹产业都将大有可为。例如:国际竹藤中心围绕当前疫情防控需求和竹产业复工难题,发布了十大竹材实用技术。

一、意义、必要性

(一)针对疫情中暴露的问题来创新和改进产品从而满足新的需求,是产业发展应当也是必须的作用和功能。

(二)竹作为素材本身具有满足抗疫、防疫和疗养等需要的天然功能,因此竹产业在诸多行业和产业都可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三)我国竹产业的发展以疫情后需求为突破口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并且具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以及利用渠道成熟、结构全面等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发展新理念、新视域、新模式,从而具有新契机。

二、存在的问题、挑战和瓶颈

(一)疫情影响具有时效性,产业发展具有长期性。

    疫情影响的民众的观念和需求的转变具有应激性和时效性,在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后,意识会随生活环境的转变而转变,需求亦随之转换。而竹产业的发展并非短期目标和行为,这就要求要在有限时间内,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准确把握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并通过不断完善自身而主动重新打造被动引发的市场。

(二)当下竹产业品牌、技术、产业链、话语权等皆处于起始阶段。

当下我国产业、产品的品牌、技术、产业链以及话语权等方面有待加强并非竹产业一个部类的问题。但,竹产业在我国有传统的历史人文和饮食医药以及艺术手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以制高点的思维牢牢掌控并好好利用。可充分把握疫情后符合市场需求的竹元素的功用,来实现竹产业体系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与竞品成熟的供应链及渠道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当下我国竹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利用方式的行业上,例如:传统的单一竹笋食材以及竹工艺制造还有部分中药材等,就算是在相对成熟一些的领域,例如:造纸、家居等行业,也是相关行业的“新兵”,全面进军医疗卫生、新材料、饮食、康养等领域,必定会与其领域的成熟产业及相关场域展开激烈且持续的竞争。从消费习惯、市场信赖以及技术、成本等方面来看,均不占优势。唯有创新思维结合竹科研以及精密制造工艺,打造自身独特优势,从供给侧进行领创型投放,才有可能逐渐打开并占领市场。

(四)竹产业发展需要各方治理协调、共享。

     任何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都不会孤立存在,竹产业也不例外。竹产业的发展在普遍性上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的大环境哺育,需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全面支撑;在其特殊性上更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相关政策、制度与法律落地后的协调与共享。

三、建议

竹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敏锐地从市场转向中嗅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结构以及产品性能等,运用现代科技,突破竹利用的认知和制造瓶颈,创造更精准的服务、空间和效果。

(一)开发防护效果更好的竹碳纤维,用于口罩、防护服和其它医疗及民用设备、设施。

“新冠”疫情之后,有关部门会重视口罩、防护服的采购和储备,民众也更加会有长期佩戴口罩甚至是备用防护服的可能,因此,口罩和防护服的市场空间巨大,这种需求,甚至会是全世界的且非一次性的。而制作口罩和防护服的材质从目前科研和实况生产来看,竹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原材料,不仅因其自身独特的天然除菌功能,也因其作为纤维本身良好的吸附等材质性能,这些独特医疗防护功能是其产品力的生命线。因此,还可以用于医疗设备、设施,例如病房、病床等表面附着物上,由此类推:竹碳纤维也可以用于正常的家装包括窗帘、座铺以及衣物等,工装、车厢内等一系列人类赖以生存的人造空间,其市场使用范围异常广阔。例如:我国发达的高铁、地铁系统以及广为诟病的汽车非环保内饰(我国汽车保有量巨大)皆可提供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在服装行业,我国可刻意打造以竹碳纤维为特色的服装品牌,主打环保、健康、简约、舒适牌,营造以人为本、为尊的高端形象(当然,这需要材料技术和精湛工艺以及商业运营作为支撑),以此冲击成熟的国际服饰品牌市场,突破长期以来代加工的囧境。

(二)加快竹作为建筑和工业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为绿色建设供给新型材料。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这其中,有新型材料的一份功劳,其便捷、高效,以及不输传统材料的性能是必备前提,而其后的环保效应也是理想追求的应有之意,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进程中材料方面应有的进步。绿色建设具有对材料环保、高性能以及高效率的要求,现代科技加持下的竹新材料可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竹缠绕技术、使用材料的交叉层积材(CLT)、交错胶合竹木(CLBT)、竹束单板层积复合材料(BLVL)技术等等。尽管目前在我国的竹工艺、家居、工业皆有应用,例如:复合管道、复合车厢以及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且2020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实施《竹缠绕复合管》国家标准。但毋庸置疑,我国新型竹材料开发应用才刚刚起步,距离全行业涉足尚任重道远,这需要理念的更新、市场的选择以及自身的完善。

(三)在原有的竹材中医药基础上,大力发展竹中药材产业。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此次疫情中亦是为医治患者、抢救生命、恢复健康立下了不朽奇功。疫情后,中医药材无论是在医用,还是日常保健等方面都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将会为中医药材带来广阔的市场,中医药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此次大显神威的战场也在我国,这为我国创立中医药品牌影响力、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竹具有与中医药一样的民族象征特性,二者结合,开创竹中药材的世界领袖地位不仅具有极大的可能性,而且责无旁贷。我国自古就有以竹材为中医药的传统,并且有一整套全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需要竹中医药产业充分挖掘并发扬光大。除此之外,更要利用现代科技、兼顾中西医相结合,以现代化的方式将其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例如:可以将传统的症状描述话语体系进行通俗易懂的转化;将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成药的服用方式通过现代化的萃取、提纯,(例如屠呦呦的青蒿素)简捷、便利化;将治疗方式现代化,例如注射、输液等等。把竹中药材产品以适应消费者长期习惯的西医治疗方法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于市场的快速接受。

(四)巩固、提升传统竹制造产业。

1.由于疫情影响下的人们卫生意识的加强,公共餐饮使用一次性筷子必然会成为民众选择。我国竹资源丰富且生长迅速,为大量生产制造一次性竹筷子提供了可能。一次性竹筷产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做好宣传、推介和普及,但一定要在质量、卫生以及回收、再加工利用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争取成为可循环、可持续的环保产业。以此类推,包括竹材吸管等竹材质餐具、卫生纸品等。

2.疫情影响下的民众必然会更加注重平时的预防和保健,竹醋液消毒液系列产品消毒剂以及竹负离子空气净化机等安全适用的家用卫生制品将迎来发展机遇,当然,也更有可能在食补这个角度进行。竹食品行业要突破传统的以竹笋为主的单一食品来源,紧密结合竹中药材的特性,开发具有竹天然保健功能的竹食品和饮品。在这方面,不仅要宣传竹饮食的保健功能,更要考虑到多数人对竹食物不习惯(特别是口感)的现实。因此,要注重通过竹文化熏陶引领潜在消费者接受并热爱竹作为饮食所必然具备的独特的口味、质感等,塑造忠实的竹食品、饮品的“粉丝”(fans),从而为进一步开创竹食品、饮品的品牌奠定消费者群体基础。

3.疫情后的人们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考验,彼时,更容易从日常繁忙琐碎中自我解脱出来,而对休闲、文化和审美产生自觉的观照,这是竹传统工艺复苏、复兴的大好良机。传统的竹工艺可以在需求量扩大的同时,对作品、产品分门别类进行运作:该作为文化、工艺作品的待价而沽,只待有缘人,同时发挥其在相关文化、学术以及国际品牌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中国竹工艺及其产业竞争争夺世界话语权;该作为产品的则降价走量、更多地惠及普通消费者,同时,凭借销量带来资金高效周转以扩大产业规模,可以结合现代化生产,可以培育更多的职业人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在惠及更多群众的同时弘扬文化,也同步培育了潜在的客户和竹工艺文化的传播者。由此,在良性循环中发扬光大传统竹工艺文化,发展竹工艺制造及相关产业。

(五)以竹林环境为依托,发展结合康养、民宿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旅游服务业。

疫情之后,民众对回归自然,享受美好生态的追求会有空前的热情和持久的依恋,结合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当下强化的认知和措施以及法律,美好的竹林环境本身就成为了诸多产业特别是与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相关产业的重要依托资源。以竹林自身生态的打造为产业,并以此为产品,与上述行业、产业进行合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可以将康养产业、文旅产业、民宿产业以及竹林及其中的生态系统特色一体化打造,创新经济驱动引擎。在这种系统化的消费单元里,消费模式多种多样,比如说竹工艺制品、竹屋住宿、竹材餐饮、竹林种植、养殖(林下经济)以及当地农家特色等。深入挖掘产业布局就会发现更多的营销模式:例如,除了出售竹工艺制品、竹林和林下产业承包权、经营权外,还可以开展收费的现场或中短期培训,包括:颇具民俗特色的竹工艺、竹文化教学以及体验;对现场旅客或承包场主关于农林业操作的知识和体验的兴趣和需求的满足。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学校协作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过程中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体验式教育等等。(唐赟: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成员,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推荐阅读

入驻平台 :  百家新闻  |  搜狐新闻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凤凰新闻  |  网易新闻

授权发布平台 :  新华日报  |  南京日报  |  中国江苏网  |  龙虎网

合作单位 :  他山石智库  |  上海福卡智库  |  北京国声智库  |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社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光明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搜索  |  千龙网  |  半月谈  |  凤凰网  |  新华报业网  |  扬子晚报网  |  网易网

总部办公地址 : 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黄埔大厦24楼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产业孵化基地105、106

联系电话 : 18936005819

电子邮件 : 1115821846@qq.com